十首最美的唐诗宋词_1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中佳未来网络科技
十首最美的唐诗宋词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文章目录列表:
十首最美的唐诗宋词
2.十首最美的唐诗
以下是十首最美的唐诗宋词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上
4、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词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
7、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过山农家
8、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晓日
9、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云泉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
:
“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 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十首最美的唐诗
唐诗前十名经典诗如下:
唐诗最美的十首诗有:《杂诗》《归家》《闻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月夜忆舍弟》《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唐·杜牧《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唐·韦应物《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4、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7、唐·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十首最美的唐诗分别是《望月怀远》、《积雨辋川庄作》、《问刘十九》、《送友人》、《长干行四首》、《寄人》、《渔翁》、《月夜》、《已凉》、《锦瑟》。
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3、《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长干行四首》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6、《寄人》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8、《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已凉》唐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10、《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好了,今天关于“十首最美的唐诗宋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十首最美的唐诗宋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